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脑科院”)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深入总结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为工作重点,戮力同心,全面推进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截至2023年11月,脑科院已连续6年实现毕业去向落实率100%。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生源情况
脑科院2023届毕业生共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8人。从性别结构来看,男生16人(占比32%);女生34人(占比68%),女生比例偏高;从生源结构来看,毕业生来自全国多个省份,其中广东省内生源最多,25人(占比50%),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佛山、深圳、揭阳和江门。省外生源中,河南省相对较多。
图1:男女比例(左图)及生省内外生源比例(右图)
(二)去向落实情况
脑科院有博士学位点2个,分别是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硕士学位点5个,分别为基础心理学、神经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现已取消,新增“药理学”)和应用心理专硕。毕业生中,博士研究生2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2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6人。各专业毕业生均实现毕业去向落实率100%,其中升学10人(占比20%)。
表1: 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分析
(一)初次就业薪酬和就业地区分布
1.初次就业薪酬
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10206元。有65%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超过10000元(含10000元),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有20%的毕业生月薪在8000元(含8000元)至10000元,有15%的毕业生月薪在8000元以下。整体而言,薪资水平较高。
图2:初次就业平均月薪分布
2.就业地区分布
有39人(占比78%)集中在广东省内就业,其中省外生源有28%。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少部分分布于惠州、珠海和东莞。省外城市主要在杭州、南京、海口、西安等生源省份省会城市,其中回生源地省份就业人数合计8人(占比16%)。
相较于往年,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的人数相对较多。经了解,一方面各地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生在非珠三角等生源城市进行择业,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工作内容、生活成本、幸福感等逐渐成为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后期择业中更侧重“性价比”。
表2:就业地区分布
(二)所属行业和就业单位
有24人(占比48%)集中在教育行业,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有14人(占比28%)分布在医疗企事业单位,主要为科学研究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有10人(占比20%)选择升学,其中境内深造7人,境外深造3人,主要升学院校为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等。从毕业生所属行业和单位性质来看,与脑科院旨在培养教学科研技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表3:单位性质分布
三、总结与展望
脑科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结束,无论在升学质量上,还是在就业专业匹配度、初次薪酬水平和行业发展前景上,始终都保持良好的态势和较高水平。
2023届就业工作整体质量较高,除学院稳步深入推进外,更得益于毕业生能够以“先就业再择业”为导向,展现出强烈的求职意愿和行动力,避免了“慢、懒就业”和“不就业”等问题。同时,他们在岗位和区域选择上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和某特定区域,这种开放性的选择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择业影响选择上,“性价比”和“幸福感”成为新的且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种新的择业观念是毕业生们对当下工作的全面认识和追求。
脑科院一直寻求对外合作,扩大影响力,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深圳龙华区中心医院等高水平单位开展合作,为研究生提供高水平学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旨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脑科学研究基地,实现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临床应用的多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脑科院将依托专业特色、平台建设,全方位、多路径为研究生打造宽口径、高质量的就业平台,提升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