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脑成像实验中心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陈良怡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19-12-25 14:33:54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 点击: 收藏本文

2019年12月20日上午10:00,应我院刘彦梅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雅讲座教授陈良怡老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Ultrasensitive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for live cell super resolution  imaging》的学术报告。除刘彦梅研究员之外,还有我院费继锋教授、肖林研究员、王金辉研究员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陈同生教授,广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杨莉教授等80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陈良怡1.JPG

   陈良怡教授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良怡教授近五年在Nature Biotechnol, Nature Methods, Dev Cell和Cell Res.等杂志发表论文31篇,其中通讯作者14篇。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近五年内他引588次,被授予9项中国发明专利,有6项中国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正在申请中。五年来被邀请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包括2016年在美国圣何塞的国际激光及光电子大会(CLEO)上做光学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唯一的45分钟特邀报告和奥地利第20届索尔登冬季神经科学会议40分钟特邀报告,是国际组织F1000的资深编委。作为主要成员发明的高分辨率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连续入选了“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和“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也入选2018年 Nature Method年度方法“自由行为动物成像技术”。发明的超灵敏海森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也入选“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陈良怡2.JPG

    本次讲座中,陈良怡教授向大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研究的高速高分辨率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以及超灵敏海森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镜。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活体动物神经成像的经典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非侵入、成像深度大等特点,与荧光蛋白以及荧光染料等标记技术相结合,能够在生命体和细胞活性状态下对其功能进行动态观察。而如何在动物自由活动及发生社会行为时,直接对其神经元进行功能成像,是神经科学家的梦想。陈良怡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重量仅2.2克,成像质量与商品化大型台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可相媲美。与脑科学领域最广泛应用的指示神经元活动的荧光探针结合,该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而陈教授和他的团队还正在研发的第二代微型双光子显微镜将具备大视场,三维成像,与光遗传结合,多色,多探头等更多技术创新。

    陈良怡教授还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超灵敏海森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Hessian SIM)。其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85纳米,而所需要的光照度小于点扫描共聚焦显微镜1~3个数量级。在188 Hz频率下,通过10分钟连续成像,可以获得18万张超高分辨率图像。拥有最长时间的超高分辨率成像,能够观察到活细胞内的新结构动态包括可视化膜孔道形成的全过程和线粒体内嵴动态变化。

陈良怡3.JPG

    陈良怡教授的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让在场师生对活体高时空分辨率显微成像有了更深了解,深受启发。

陈良怡4.JPG

    在提问互动环节,在场教师和同学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与活体高时空分辨率显微成像的结合,与陈良怡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整场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撰稿:王蕊

摄影: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