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青年拔尖人才费继锋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gene knock-in in axolotl and its use to test the role of satellite cells in limb regeneration”(doi/10.1073/ pnas.1706855114)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中首次在蝾螈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了定点基因敲入技术,通过此技术将Cherry荧光蛋白基因成功插入蝾螈基因组中实现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以及肌肉干细胞的特异标记;进一步利用所建立的可诱导的Cre转基因蝾螈品系成功实现了对Pax7阳性的肌肉干细胞的标记示踪,表明肌肉干细胞为蝾螈肢体再生中生成肌肉的主要细胞来源;定点基因敲入技术在蝾螈中的成功建立使得利用蝾螈内源启动子对特定细胞类型进行标记和和遗传操作,进一步深入解析其强大再生能力背后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成为可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论文为PNAS直接投稿。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基因敲入墨西哥钝口螈动物模型)
CRISPR/CAS9技术为近年来开发的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号称“基因魔剪”。利用此技术实现了对多个物种的基因组修饰,其中主要包括基因敲除及敲入技术;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属两栖类脊椎动物,具有强大的组织器官再生能力;蝾螈的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和许多其它内外部组织器官在损伤后均可在细胞学水平及功能水平上完美再生修复;在移除成体蝾螈的部分端脑组织后,修复重建后的大脑在形态学上与损伤前无明显差异,并且在再生的脑组织中重新生成了损伤前全部的细胞类型。目前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脊椎动物(例如:比较小鼠和蝾螈)采取相似的分子机制进行损伤组织的修复,所以研究蝾螈组织器官的再生机理可能为改善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器官损伤后修复(包括大脑和脊髓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提供理论依据,然而对其机理的深入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的遗传工具的开发建立。
费继锋副教授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再生机制研究,2008年12月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以小鼠为模型研究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细胞谱系及命运决定;2009年1月起在德国德累斯顿再生治疗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以模式生物墨西哥钝口螈axolotl (Ambystoma mexicanum)为模型研究脊髓的再生机制,并建立了一系列基于新一代基因编辑平台(CRISPR/CAS9)的蝾螈基因组操作技术。2016年11月费继锋副教授入职我校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并建立神经系统发育与再生实验室;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 PLOS Biology、PNAS、Cell Reports、Stem Cell Reports、Cerebral Cortex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